
红楼梦。
2022 年仲夏,全国甲卷的高考作文题,赫然出现了《红楼梦》「大观园试才题对额」的小说选段,引起纷纷热议。
《红楼梦》,是与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并列的「四大名著」之一,以其繁花般的文本、内容、风格……吸引了大量爱好者、研究者,以所谓「红学」闻名于世。

根据红学家们的考证,《红楼梦》的作者「曹雪芹」,大约是出生在 1715 年 5 月 28 日,也即康熙五十四年、农历四月二十六。(注:坊间亦有曹雪芹出生于 1724 年等其它版本,但 1715 年 5 月 28 日仍是最主流的一个考证,我们采用这一个版本。)
如果按这一个时间,起出八字——

1. 基本题

曹雪芹,
生于 1715 年 5 月 28 日。
八字:乙未 辛巳 辛卯 ??。
这样的生辰八字,能否跟曹雪芹的人生「匹配」呢?
可以看到,曹雪芹的年柱「乙未」,父母宫落在「偏印」,临华盖、空亡,颇有点「大观园」如幽梦般远逝的情形——众所周知,曹雪芹本生于清代正白旗包衣世家,属于「豪门」,但因为家道破落,身边的诸多繁华都成为梦幻泡影,而他也正是在这样的清冷之中,才提笔写下了《红楼梦》这部文学巨著——那么,就命理来说,「偏印」显然与场所、环境有关,但却是那种不熟悉的环境,加之华盖、空亡,更显得孤单、冷漠,这恰恰是像极了曹雪芹记忆中的「大观园」——那个,真实的、已然消逝的「童年梦境」。

虽然,曹雪芹有这样的「偏印」,但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,其八字的格局重心却不在「印」,而是在「财」——年上透「乙」木,地支「卯未」半合木局,其实是一个典型身弱的「偏财格」。
财星,在古人眼中亦为「妻财」,也即男命的「妻星」,主异性缘之类。
那么,曹雪芹所著的《红楼梦》,其实它更早的原题是《风月宝鉴》,又名《金陵十二钗》,恰恰就是一部经典的「女子群像图鉴」——林黛玉、薛宝钗、史湘云、贾迎春、王熙凤……一众奇妙的女子,春夏秋冬的「闺阁」,才是《红楼梦》长篇小说最主要体现的内容,恰如曹雪芹在开篇之际就自说自话的:「今风尘碌碌,一事无成,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,一一细考较去,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。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,我实愧则有馀,悔又无益,大无可如何之日也……」

他觉得,那些女子「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」——阴盛阳衰,这在命理上恰恰是男命「财多身弱」的表现。那么,1715 年 5 月 28 日这一天,恰恰就是「财多身弱」,同时还兼见了「八字纯阴」——假如,《红楼梦》真的是曹雪芹本人的生命写照,那这一个八字,其「财(妻)多」、「纯阴」的构造,就也真的是相当「神似」了吧!
这一个八字,日主透在「辛」命。
辛,乃阴性之金,其色白、剔透,古人认为其亦有「软玉」的象征——《红楼梦》男主人公「贾宝玉」,恰恰就是口中含着一块「通灵宝玉」出生;同时,女主人公「林黛玉」,其名字中亦有另一个「玉」,在整个故事中搭配成「双玉合璧」——而,上面这一个八字的天干,恰恰也就是透出了两颗「辛」金,简直也就是两枚「玉」的传神投射——当然,从这个角度,贾宝玉虽然喜欢林黛玉,但林黛玉却并非贾宝玉的「妻财」,而更像是「比肩」,也即自己、同类——财多身弱的贾宝玉,在万花丛中苦苦追寻的,可能,也并非表面的「女人」,而更像是在寻找另一个「自己」吧。

这两枚「辛」金,一个如月上之「辛」,坐于「死」地,恰似「黛玉葬花」,竟然香消玉殒;一个如日主之「辛」,坐于「绝」地,(贾宝玉)最后远离了尘世、遁入空门……也是让无数人「唏嘘」。
而,也正是如上的「贴切」,我们才可以更笃定地认为:1715 年 5 月 28 日这一天,大概率就是「曹雪芹」本人的真实生日。而这一天作为「四月二十六」,这个农历的日期也在《红楼梦》原著中多次出现或被暗示,极有可能也恰恰是曹雪芹本人刻意埋下的「伏笔」或「彩蛋」。
那么,如此「财多身弱」的曹雪芹,假设他真是出生于 1715 年 5 月 28 日——在这个基础上,还能不能把题出得更难一点,去推定他究竟出生于这一天的「哪一个具体时辰」?
他的,时间——

2. 进阶题


曹雪芹,
生于 1715 年 5 月 28 日 22 时(推定)。
八字:乙未 辛巳 辛卯 己亥(推定)。
我们的结论,是曹雪芹最有可能出生在 1715 年 5 月 28 日的「亥」时,也即夜晚的 21~23 时之间。
第一,时柱「己亥」为阴,如此则刚好「八字纯阴」,符合他作品、风格的阴柔之特征。
第二,时柱在「亥」,恰好在地支构成一个完整的「亥卯未」三合木局,也即他的「财局」——财(妻)多身弱,虽然如前文所述,他的前六字已经有「卯未」半合之财,但考虑到「金陵十二钗」的完整图鉴,几乎是一定要凑足「亥卯未」三合局,才可以配的上这样的阵容、规模。
(注 1:曹雪芹使用「十二钗」的概念,在小说原著直指来自「太虚幻境」,我们认为数字「十二」显然有着对星相命理之「十二宫」的结构性映射,而曹雪芹本人在文学之外,也是对玄学、中医之类有着深入的研究,《红楼梦》原著中亦有涉及生辰八字方面的多处内容。)
(注 2:所谓「三合局」,则是在「十二宫」周期的基础上,取其长生、帝王、墓地之等边三角形,而覆盖整个圆周的特殊结构,它不仅代表「生生不息」,也代表了一种「圆满」。)
第三,时柱在「亥」,则曹雪芹在 1742~1752 十年间行「寅」运,恰与其构成「寅亥合木」,结合「亥卯未」三合木局,几乎是他这一生「木」气、也即「妻星」最旺的阶段——他,也正是在这样的阶段,即便家道破落、生活潦倒,都还是在纸上写下了繁花一般的《红楼梦》初稿,也即梦幻般的《风月宝鉴》。
而,这样的「寅亥合」,也在穿越时空后的多个不同场合,将曹雪芹及其《红楼梦》,不断「合」去新的高度——
1962 壬寅年,流年「寅亥合」,《红楼梦》改编的越剧版本大获成功,公演了多达 54 场,甚至得到了周总理的青睐。

1987 丁卯年,最为经典的电视剧《红楼梦》,红遍了大江南北——这一年虽是「卯」年,但却紧接着 1986「丙寅」年。而更重要的,是曹雪芹的八字倘若一直运转,则他刚好是在 1987 年行至「甲寅」大运(1982~1992)极盛的中点,而「甲寅」又恰好与曹雪芹时柱「己亥」形成强烈的「天地鸳鸯合」(甲己合、寅亥合)——时柱,为子女宫,当然也代表当事人的「作品」,而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恰恰又是在「鸳鸯合」大运极盛的中点处,被新中国翻拍成最经典的一部电视剧,也是相当奇妙的「造化」……

2010 庚寅年,流年又见「寅亥合」,这一年再度翻拍了新版《红楼梦》,并在多家卫视播出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部剧开拍于 2008 年 5 月 26 日,刚好也是一个「寅」日。
然后——
然后,就是最近的 2022 壬寅年——距六十年前的另一个「壬寅」年,也即 1962 年《红楼梦》越剧版大红大紫之后的整整一个甲子——《红楼梦》,竟再次如约而至——只是,这一次的出现,既非戏剧,也非电影、电视,而是在流月「丙午」火热的仲夏,《红楼梦》竟成为了 2022 高考全国甲卷的「压轴作文题」——以这样特别、但也更青春的方式,又再次回到了大众的视野……
曹雪芹,从来都不曾被人遗忘。
同时,上述的「时间序列」,也以其惊人的节奏、秩序,进一步验证「曹雪芹」可能真的是生于 1715 年 5 月 28 日的「亥」时——也于是,他才会在每逢「寅」的岁、运之际,都会在其作品所属的时柱、子女宫遇到「寅亥合木」,催旺其全盘的「木」气,让其笔下鲜活的林黛玉们,都再次升腾、继而活跃在每一个时代的空气中……恰如,他在 1742~1752 年的「寅」运中,写下《风月宝鉴》的初稿;又在 1982~1992 年「寅」运极盛的中点,其《红楼梦》被拍成最具知名度的电视剧——尽管,那时他早已作古——更在其后的每一个「寅」年,如 2010 庚寅、2022 壬寅……曹雪芹,都依然「健在」,都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眼中、心里。
蓦然,回首——

乾隆二十七年,也即公元 1762 年、壬午年,曹雪芹也是正值他换入人生第五步大运「丙子」(1762~1772)的关键节点——然而,新大运「丙子」遇到流年「壬午」,构成强烈的岁、运「双冲」(壬丙冲、子午冲)——他,47 岁,横遭幼子夭亡(注:丙子、壬午,水火冲战,也加剧他时柱子女宫原本就有的「巳亥冲」,体现为「丧子」;包括他的作品《红楼梦》事实上也没有最终写完……更坐实他生时必在「亥」),随后贫病交加、卧床不起,最后落寞地逝世于这一年最后的除夕夜。
友人悼念他:「花明两岸柳霏微,到眼风光春欲归。逝水不留诗客杳,登楼空忆酒徒非。河干万木飘残雪,村落千家带远晖。凭吊无端频怅望,寒林萧寺暮鸦飞。」(清·敦敏·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)

在最后的时光里,这位流芳千古的大文学家、大艺术家,都仍困顿于他那极度清贫、潦倒的境地。
眯起双眼。最后的他,又是否能看到——跃然纸上的「金陵十二钗」,那些聪慧、美丽,却又「刹那芳华」的群像般女子们,即便作者自己老去了,但那些角色、形象,都仍将坚定地穿越那無数晴雨、無边烟云的無限时空——最终,他(雪芹)、他(宝玉)、她们(十二钗),都将获得永恒的生命,并永远活在千秋万代的民族记忆中……
——真是,無穷的「梦境」啊。
2022,壬寅年。

3. 压轴题



曹雪芹,
生于 1715 年 5 月 28 日 22 时(推定)。
八字:乙未 辛巳 辛卯 己亥(推定)。
高考 2022,
始于 2022 年 6 月 7 日 9 时。
八字:壬寅 丙午 辛卯 癸巳。
2022 年 6 月 7 日,9 时。
以《红楼梦》为概念的「高考作文题」,如历久弥新的画卷一般,在無数洁白的卷面上徐徐展开——
这一天,刚好是「辛卯」日。
而,曹雪芹,也恰恰是生于几百年的另一个「辛卯」日。
水中月、镜中花。

还有什么,能比这更像是一场奇妙的「纪念」呢?又或是,这究竟是「巧合」,还是冥冥中的「定律」呢?
一个是阆苑仙葩,一个是美玉无瑕。
若说没奇缘,今生偏又遇着他,
若说有奇缘,如何心事终虚化?
一个枉自嗟呀,一个空劳牵挂。
一个是水中月,一个是镜中花。
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,
怎经得秋流到冬尽,春流到夏!
——《枉凝眉》
数百年后,这是,「时间的倒影」。
春流、
到,
夏——
(全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