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杰伦:还在流浪,红颜如霜

周杰伦:还在流浪,红颜如霜(八字择时)

最伟大的作品,周杰伦
最伟大的作品,周杰伦

周杰伦。

2022 年 7 月 15 日,周杰伦如约发表他阔别 6 年的新专辑《最伟大的作品》。

说「如约」,其实也发生了一点小插曲,因为新西兰方面未考虑到时差的因素提前「抢跑」,使得音源泄漏,导致杰威尔音乐公司不得不在中国大陆提前在 7 月 14 日 21:30 就发布了完整的歌曲(但预定的 MV 还是在零点发布)。

不过,倘若以新西兰作为唱片的全球首发地,当地真太阳时就还是在 7 月 15 日 00:00,所以从这个学理上来看,《最伟大的作品》仍是在全球范围如期、按时发表,没毛病。

周杰伦《最伟大的作品》发片择时八字排盘
周杰伦《最伟大的作品》发片择时八字排盘

最伟大的作品,

上线于 2022 年 7 月 15 日 0 时。、
八字:壬寅 丁未 己巳 甲子。

不过,说是「新专辑」,这张《最伟大的作品》,由于其中有近半的歌曲都在前几年已经发表过,只有 6 首真正的新歌,所以它更像是一张「新歌 + 精选」的主题唱片——对此,有人不甚满意,但也有更多粉丝觉得这已经很好、足以值回票价。

新专辑,发行在「丁壬合」的 7 月,流日在「巳」,呈现出木、火相映生辉。而木、火之落点,又恰在月令之「未」,最终归在「土」。

之前的文章里,已经点出:新专辑此番的三气成象,是年柱父母宫之「木」,去生日、月交织的「火」、「土」。这里面,既有对古典的「传承」,又有其现代的「创新」,更能体现出他的「独立性」。

那么,从新专辑实际的表现来看,其先后公布的第一、二支 MV,恰好就是一「古」、一「今」:最初发布的《最伟大的作品》,是周杰伦化身为时空旅人,回到 1920 年代与各种各样的艺术家相遇,是为「古」;7 月 15 日 0 时发布的《还在流浪》,则是周杰伦首次在情歌里使用了 auto-tone(一种类似电音感觉的实时修音技术),非常有现代感,是为「今」。

当然,这样的古、今相会,也可以体现在专辑本身,是由 5 首旧作(近年来作为单曲发表过,比如《说好不哭》《Mojito》)和 6 首新作穿插组成,这样的新、旧交织,也是另一种古、今相会的「缩影」。

就让「今天」,与过去的「昨天」对话——貌似,这也是周杰伦时隔 6 年,才终于又发唱片的一个阶段性「写照」。

当然,新专辑发表在 7 月「丁未」,月柱透「丁」;而日柱在「巳」得火根,让这张专辑里的新歌部分,纷纷呈现出不少微妙的「火」象,比如:《最伟大的作品》MV 及歌词中致敬了 1920 年代达利、莫奈、常玉等近代画家,而美术恰恰属「火」;《还在流浪》MV 及歌词彰显「霓虹灯」意象,显然属「火」;《红颜如霜》自不必多说,「红颜」即是「火」象;《错过的烟火》,直接出现了「烟火」;《粉色海洋》,粉红色亦为「火」,尤其是「丁」火;《倒影》,歌词的主要内容与「油画」、「夕阳」有关,还是属「火」……

这么多的「火」,亦让人想起:周杰伦自己的八字,就是以「火」为食神、伤官,作为他的才华与艺术之星,是最有利于其创意、作品。恰如我们在此前文章中所点到:周杰伦年轻出道时的 1994~2004「丁卯」大运,恰恰就是透「火」的大运,尤其:2001 年《范特西》、2002 年《八度空间》、2003 年《叶惠美》,皆发在「巳」、「午」、「未」的流年,为三会「火」地……
那么,时隔 20 多年后,在周杰伦最新的专辑中,又再次看到这么多的「火」——虽然,这个世界很多事情,早已「物是人非」,但,这样的「油画」、这样的「霓虹」、这样的「倒影」……都还是能让我们在一瞬间回到过去,回到那个很多事物还很美好的 21 世纪初,宛如《最伟大的作品》MV 所呈现,灯光一闪,时光倒流——

多年以后,周杰伦的音乐,被认为还是当年的「那个调调」,这一方面体现了他本人的独立性,另一方面亦或许是今次专辑「复古」诉求的某种刻意为之。毕竟,对熟悉他的人来说,已经时隔 6 年,显然是需要一个阶段性的回顾、适应,和「重新找回」。

当然,今天的周杰伦,早已不复他年轻时的炫酷、嚣张,而是在层层叠叠的音符与韵脚之间,流露出一种「中年大叔的成熟」。

也恰如,他「中国风」的次第流变:从《东风破》的别具一格,到《青花瓷》的如日中天,到《烟花易冷》的渐行渐远,再到如今《红颜如霜》的淡淡忧愁……你,若细品这些标题、歌词,也许亦能读到几丝「时代的变迁」,并像我一样感慨和唏嘘吧。

当你收到信,我还在流浪,那年的约定,都放在心上。

——《还在流浪》

一句甚安勿念,你说落笔太难,何故远走潇湘,你却语多委婉。

——《红颜如霜》

流浪,

如霜——


(全文完)

《“周杰伦:还在流浪,红颜如霜”》 有 1 条评论

  1. […] 就像多少年后,周杰伦在《超人不会飞》里唱道:「好莱坞的中国戏院,地上有很多手印脚印,何时才能看见我的掌?」殊不知,那一座著名的「中国剧院」,恰恰也就是在 1926 年破土动工,而当时,也正是由这史上第一位的华裔女星「黄柳霜」,所亲手安上了「第一颗铆钉」…… […]

%d 博主赞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