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妖猫传。
2017 年 12 月 22 日「冬至」,由陈凯歌导演的《妖猫传》上映。
这部奇幻电影,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耗费十七年连载而成的小说,原作题为《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》。

梦枕貘,是著名的幻想小说家,曾写过日本家喻户晓的《阴阳师》系列,并也曾被拍成电影——近两年火爆的手机游戏《阴阳师》更是致敬或取材自他的作品。(修订注:2020 年,这个手机游戏《阴阳师》还曾被改编成陈坤、周迅主演的国产奇幻电影《侍神令》,其中对《阴阳师》原版电影亦做了很多剧情、细节上的致敬。)
陈凯歌,在很多年前就看中了《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》,并邀请著名编剧王蕙玲参与改编——后者,是李安《卧虎藏龙》、《色戒》的御用搭档——最终,在 2017 丁酉年,拍出了这部由染谷将太、黄轩等跨国艺人共演的《妖猫传》。

1. 沙门空海

上映之后,评论两极分化。
那些赞美的,大抵是被《妖猫传》空前华丽的布景、美术——所谓的「大唐盛宴」——深深吸引;而拍砖的,则倾向于认为,陈凯歌,依然、再次暴露了其不擅长讲故事的硬伤……
力总早前,已经读过梦枕貘的原作《沙门空海》——足足四卷本的长篇小说(国内有简体中文出版)。
虽然并非原著党,但纵观《妖猫传》全片,与气象万千的《沙门空海》原作小说相比,前者在故事的深度、广度上,其实,还是差了一些「火候」。
原作,小说——
《沙门空海》的核心主人公,毫无疑问是「空海」。空海,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,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——公元 804 甲申年,他抵达盛唐的首都长安、作为「遣唐使」,学习唐朝的佛教与文化。

2. 遣唐使

遣唐使,规定必须学满 20 年才能「毕业」。
但「空海」,以其天赋异禀,仅用了短短 3 年时光,便学成归乡。
他,不但传承了唐朝的密宗(唐密)、继而开创「真言宗」(东密),成为日本佛教界的一代宗师;还从唐朝带回了大量的文化、艺术、医学、建筑……等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知识与文献,直接让日本的文明等级升级了不止一个 level。
甚至有传说,认为日本的文字「平假名」,就是由空海参照唐朝的汉字所发明。这个传闻,虽然被学术界证伪,但也足以说明,空海在当时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上,是有着相当巅峰级的地位,其贡献巨大、影响极其深远。
空海,为何这么聪颖?
有人猜测,是因为他所精研的佛学,恰是《虚空藏求闻持法》——据说,这部「密法」,能极大程度地提升一个人的智商与记忆力——迄今,据说在日本民间,都仍流传着由《虚空藏求闻持法》改编的咒语、歌谣,被认为是可以让小孩「变聪明」。
虚空藏,是否真有这么灵验?尚无人考证。但在公元 804 年,空海以「遣唐使」的身份访问大唐,他确是以求学「密法」为目的——在梦枕貘的原作小说中,空海亲口说的,就是要来「盗取」密法——以「盗」谓「学」,是一种狡黠的比喻,也说明了其密法之「密」。
而他,最终得以踏入长安「青龙寺」,如愿拜在「惠果大师」门下——最终,受其衣钵传承,由「唐密」而发展出了「东密」。

3. 密法的传承

电影《妖猫传》中不断提到的「无上密」,说的是佛教的「密宗」。与广为人知的「显宗」相比,「密宗」结合了大量无上瑜珈的修炼(可以近似理解为,开发「人体特异功能」),提出一个人无需等到来世,而在现世就可以「即身成佛」……不过,《妖猫传》片尾台词里的「无上密」,实际削弱了这一层含义,反而是更靠近「禅宗」多一些。
惠果大师,在故事发生的唐代,可谓是中原密宗的第一人——惠果,师承自「不空三藏」,后者恰是唐玄宗时代的「国师」。
不空三藏,是来自西域的僧人,圆寂于公元 774 甲寅年——这一年,恰好是空海在日本出生,甚至,还有人说他的出生,与不空三藏的圆寂是在惊人的同一天——后来的惠果大师,是否把「空海」看成是不空三藏的「转世」呢?史料虽无实锤,但惠果,却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,的确将其最重要的「唐密」衣钵,都尽数传承给了日本僧人空海,而不是唐人弟子——这远远超越了种族与国界的震撼决定,竟发生在短短不到 3 年间,想必,也是因为受到了极大的触动。
直到后来的公元 824 甲辰年,唐武帝发动「灭佛」,给中原佛教带来一场近乎毁灭性的打击——于是,也有人复盘说,惠果大师可能预见到了这场「劫难」,才及时将「唐密」的正统衣钵移交给空海,让他东传至日本,继续发扬光大……
之后,「密宗」的主流就变成两支:一支,是大家耳熟能详的「藏密」;另一支,就是空海带去日本的「东密」——实际源于「唐密」,日后又反向回流中国,在东南沿海一带衍生出「港密」、「台密」等。
时至今日,港、台地区很多佛教徒研修「东密」,殊不知其祖庭恰恰来自中原的「唐密」。

此外,在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,上海市繁华地段的标志性景点「静安寺」,其历史悠久的传承,也是源自「东密」或「唐密」——静安寺,事实上是新中国复兴后唯一的东密或唐密坛场,但,每天熙熙攘攘经过的大多数游客们,却并不知道这样的「典故」……

4. 盛世长安

《沙门空海》里的长安,是在唐德宗、顺宗时代。按小说中的原话,是那时的「长安,有如即将掉落的果实」。
盛唐「长安」,有「长治久安」之意,事实上它也是全世界最繁华的「宇宙中心」,堪比今日之美国「纽约」。
当时的长安,大约有 100 万人口,其中竟有约 1 万是外国人——就信仰而言,则不仅有佛教徒,也有大量的景教徒、伊斯兰教徒、摩尼教徒……等等,可谓「百花齐放」。
空海在长安,除了潜心学习「密法」,他同时也对来自世界各国的其他宗教、文化作了大量跨界的交流。基于这样的史实,在梦枕貘的《沙门空海》原作中,有很多空海与「三教九流」各类人士相互切磋的段落,不乏精妙的对白、桥段,但这些内容均未在《妖猫传》电影中体现,以至于削弱了后者的部分「世界性」。
以及——

以及,电影《妖猫传》里的重要场景「胡玉楼」,由张天爱饰演的玉莲在酒席间翩翩起舞那一幕——恰是「西域之舞」。原作中的空海,正是通过这一支胡人,了解到西域的宗教、文化。后来,玉莲中了咒术,空海以生肉、毛笔写「卍」字进行解咒——这是,《妖猫传》电影进行的简化和改编。实际在小说原作中,空海在玉莲肌肤上写下的并非「卍」字,而是经典的《般若心经》,这当然也是一场「跨文化交流」。
为何,此处要引入「西域」的元素?
因为,故事后半段的焦点人物——「杨贵妃」,她,正是有着「胡人的血统」。
她的死,很「经典」。
但至今,也仍留有很多「谜团」——

5. 白居易探案

波谲云诡之际,唐玄宗最终决计赐死「杨贵妃」。但他难以开口,便让法师黄鹤采用「尸解」法术,先谎称将在马嵬坡之乱过后,让杨贵妃诈死后复活——但事后,他们却并没有这么做,以至于,当杨贵妃从沉睡中真的醒来时,她的眼前,竟只有冰冷、永恒的棺材盖板……黄鹤的徒弟白龙,一直暗恋杨贵妃,看到她的冤死后,悲恸不已,遂化身「妖猫」为祸人间,终引来故事的主角:「空海」、「白居易」,二人联手探案——陈凯歌的电影《妖猫传》,是如此讲述的。
作为 2 小时的娱乐电影,势必,要对原著「精简」。但,若深读《沙门空海》之原著小说,却可以看到一个,更加「复杂」、也更加「黑暗」的故事。
原作,是这么说的——
空海身边,并非只有「白居易」一人。
历史上,担任皇帝身边「起居郎」的,并非「白居易」,而是「王叔文」。原作中,在空海身边插科打诨的,也并非「白居易」,而是同为遣唐使的「橘逸势」。此外,「柳宗元」、「韩愈」……这些唐朝的历史文化名人,亦在故事中多有出场。

梦枕貘在创作《沙门空海》的期间,曾做了相当严谨的历史考据,并多次引用史书的原文。而在陈凯歌的电影《妖猫传》中,很多细节被改写、淡化,并在最终,将上述周边人物的内容,统统浓缩在黄轩饰演的「白居易」一人身上——当然,作为电影,这也算是「合理改编」。
以及——
最核心的故事,「妖猫作祟」,在《沙门空海》小说中的实际内容,原本,也更加「复杂」——除了《妖猫传》中交代的刘云樵、春琴(张雨绮)一家惨案,《沙门空海》小说中还设置了另外一条故事线,即「妖猫」的幕后主子,甚至还仿造了秦始皇的「兵俑」——秦始皇陵,刚好就在长安(西安)附近——并以咒术,操控这些「兵俑」作乱。这第二条线的奇幻故事,在原作占据 1/4 的内容。而在电影版中,被编剧有意略去(篇幅考虑),但并不影响故事的主线情节。

6. 咒术大战

妖猫与空海的对决,在原作中,其实是一场西域巫术与佛门密宗之间的「咒术大战」。
一方面,长安青龙寺的僧人亦被卷入——皇室有灾,护国法师惠果不可能不介入——而空海,为了早日「盗取」密法,以一种赛跑般的姿势,要与青龙寺竞争——谁最先、或最终解决这件案子。但在电影《妖猫传》中,这一层内容也被略去——白居易,竟直接向朝廷举荐遣唐使空海,而无视、越过了护国青龙寺的存在——细想之下,还是有些「唐突」的(但一般的观众,并不会注意到)。
另一方面,原作中空海降伏妖猫,是「先礼后兵」的路径,更符合僧人的气度与文雅。在《沙门空海》第一卷,专门有一章就叫做「猫屋宇宙问答」,是空海与妖猫之间,一场关乎宇宙根本原理、哲学上的辩论,蕴含了佛学诸般「名相」之机锋,读来很是精彩——但,这一出桥段,在电影版《妖猫传》中竟被省略,让「思想性」打了折扣。
为什么省略?
因为在电影版中,空海、妖猫之间——压根就没有对决!(这好像也是叙事上的一处硬伤)
而——
原作《沙门空海》里的「大唐鬼宴」,是由空海发起,委托橘逸势、白居易、玉莲等人操办,在华清池引杨贵妃及「妖猫」主人出来的,「伪 · 极乐之宴」。

7. 极乐之宴

原作——
主角「空海」,不仅主持了鬼宴之「做局」,也直接参与了对妖猫之「斗法」。
而在电影版《妖猫传》中,空海、白居易变成仅仅是两个旁观者,根本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「对决」……这就是,为什么有些观众觉得影片后半截叙事出问题?问题,就出在没有「对决」上。
在,原作中——
真正的故事,是这样的:
唐玄宗,早年飞扬跋扈,更曾在市井之中,逼死一位擅长变戏法的胡人的妻子。
那位胡人,为了复仇,改名「黄鹤」,并乔装为道士。
黄鹤,改娶汉人为妻,后诞下一对姐弟,其中的女孩,就是后来的「杨玉环」。(史实:杨贵妃确有一部分胡人的血统)
黄鹤,将杨玉环送入皇宫,嫁给唐玄宗的儿子李瑁——他以为,李瑁将获得皇位的继承,而杨玉环也将随之成为皇后,并生下太子——他胡人的后代,将污染大唐王室之血脉,以实现对唐玄宗的「复仇」。
但不想,李瑁的太子之位落空。丧心病狂的黄鹤,竟通过高力士将女儿再度引荐给唐玄宗——唐玄宗,自然又看上了杨玉环。但,杨毕竟是「儿媳妇」,不可「乱伦」——于是,黄鹤通过高力士再进一言,干脆先安排杨玉环出家当道士,让她与李瑁「缘尽」,过几年,再返入宫中作为唐玄宗的「贵妃」——杨玉环,出家道士所拜师父,自然也就是黄鹤——她的生父本人。(史实:杨玉环确实本为李瑁之妃,后被其父唐玄宗所夺)
高力士对这件事,刚开始的时候是抗拒的。但他为「政绩」鬼迷心窍,最终,还是把杨玉环推荐给了唐玄宗。其间,黄鹤用幻术参与布局——「杨贵妃」,终于华丽上位。而这一段孽缘,也必将种出「恶之果」……
——马嵬坡兵变。
将士们要求处死杨贵妃,但唐玄宗并不情愿。(梦枕貘的小说从此段开始,然后,与陈凯歌的电影版迈向完全不同之结局……)
黄鹤献计,用「尸解」法术,令杨贵妃假死于棺木之内,日后再行复活。唐玄宗同意了。
但此时,高力士惊讶地发现了黄鹤的阴谋——美艳无比的杨贵妃,竟然是黄鹤用来污染大唐血脉的「复仇工具」!虽然,他内心也深深爱慕着杨玉环,但为了保全大唐基业,他不得已作出震撼决定——
假死的杨贵妃下葬前,高力士偷偷松动了扎在杨玉环脖颈上的针。黄鹤的法术,被破坏……
兵变平定之后。唐玄宗、黄鹤开棺打算让杨玉环复活,却发现,由于法术被破坏,「杨贵妃」,竟已变成一个又老又丑的疯女人!
他,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,绝望地想要放弃她。
此时,黄鹤的徒弟——丹龙、白龙二人(即:电影版中的「白鹤少年」)因一直痴恋杨玉环,暗中将又老又疯的杨玉环带走、逃亡——而这,也是黄鹤所没有预料到的。
但,丹龙、白龙,也面临着抉择:昔日「杨贵妃」,如今,最后,只能属于一人……善良的丹龙,选择了「退出」。之后,白龙独自带走了杨玉环,远走高飞——但他后来才发现,杨玉环心里真正挂念的那个人,竟然还是丹龙……
公元 804 年,空海、橘逸势作为「遣唐使」访华。
同年,「妖猫」兴风作浪。
而「妖猫」的正体,就是白龙——他满怀怨念、恨意,要对大唐的所有人「复仇」。
这件事,对空海来说是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——他,希望凭借驱妖之功,提前进入青龙寺学习「密法」。而他,在调查此案的过程中,又遇见了落魄诗人白乐天(白居易),后者正创作以杨贵妃为题材的经典名著《长恨歌》……
经过一系列探案、斗法,最终,由空海主持,在「华清池」——唐玄宗生前与杨贵妃幽会的地方——举办一场复原当年盛景的「伪 · 极乐之宴」,成功引出——年华已逝、疯疯癫癫的「杨贵妃」,和幕后发动一切的「白龙」。
乔装成民间术士的丹龙,也于此际到场……
一场盛大的「咒术对决」之后,失踪多年的「黄鹤」竟也现身,道出惊人真相——白龙,其实是黄鹤的儿子,更相当于是杨玉环的「亲弟弟」!白龙受到奇耻大辱——他这么多年,跟杨玉环在一起、为她复仇,搞到最后,竟是自己犯了「乱伦」之罪——白龙,含恨自尽!
而,杨玉环清醒之后,她也不堪再继续当黄鹤的「复仇工具」,转身刺死了黄鹤——自己的生父。
一场妖事,终于得到平息……
杨玉环,随丹龙隐姓埋名,不久后也终于死去了。
空海,因这件事有功,终于被长安青龙寺召见,如愿拜在「惠果大师」门下,很快便得其金刚界、胎藏界「唐密」之真传,日后成为「东密」的一代宗师……
……
黑暗吧。
与电影版《妖猫传》相比,原作《沙门空海》的故事线更加复杂,也讲述了更加扭曲、黑暗的「人性」。虽同样是以「空海」为主角,但在小说的故事里,唐玄宗、杨玉环、黄鹤、高力士、丹龙、白龙……每个配角,实际都做出了「生死抉择」。

8. 杨贵妃的结局

白居易创作的《长恨歌》云:「马嵬坡下泥土中,不见玉颜空死处」。似乎暗示了:杨贵妃,并没有真正死去。
史料记载,唐玄宗回到长安后,曾下令改葬杨贵妃,但掘开马嵬坡的坟墓之后,却发现墓穴已「空」——杨玉环,消失了。
在民间传说里,也确有一些故事提到:杨贵妃,当年并没有真正死亡,而是随着空海的上一代遣唐使——阿倍仲麻吕(与阴阳师安倍晴明、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同源于一支姓氏)去了日本,后无疾而终。

至今在日本,一些沿海的地方,还残留有祭祀「杨贵妃」的墓地、或灵场。
日本著名女星「山口百惠」,甚至曾声称自己是杨贵妃的「后代」——据说,杨玉环当年便是逃到了日本「山口县」的久津村。
历史真相如何,已不可考。
但,因为这样的传说,日本有相当一批人迷恋「杨贵妃」,就连著名的小说家梦枕貘也不例外。1996 丙子年,坂东玉三郎上演的歌舞剧《杨贵妃》,正是梦枕貘为其填词——那个时候,他已经在连载《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》的故事——一晃,就是十七年。
常言道:得不到的,才是「最美」。
也许,在最后的最终,没有人能真正得到「杨玉环」。无论——《沙门空海》中的机关算尽、隐姓埋名;还是——《妖猫传》里奢华绚烂、香消玉殒……都只是,作者们超离现实的「想象」。
而在,当年的盛唐之际,由「白居易」写下名垂千古的《长恨歌》时,这位伟大的唐朝诗人,又何尝不是饱含了这种诗意的「想象」?
在《妖猫传》的片尾,白居易(黄轩),虽已见证到人性的黑暗,但还是决定对《长恨歌》「一字不改」。
空海笑着说,「你已经超越了李白」。
——得不到的,才是「最美」。
以及——
以及,《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》小说原作的最终章,事实上,是有着一个特别美好的结尾——我本以为《妖猫传》电影版会采用,但遗憾的是,并没有。
即,空海与丹龙之间,最后一次「斗法」的桥段——
两年后。
空海,在长安街头,与丹龙再次相会。
杨贵妃已经死了。
丹龙,赠予空海一缕杨贵妃的青丝,请他带去日本供奉——那本是,杨玉环与阿倍仲麻吕约定要逃去的「彼方」。
空海,将白居易终于写就的《长恨歌》交给丹龙,又另附送一枚「石子」——正是那来自「华清池」的石子,以纪念「杨贵妃」此生最美好的时光,曾真切地在那里度过……
但,分别之后,丹龙才发现,自己又中了空海的「幻术」。
刚才收入怀中的,并不是什么,空海从华清池捡来的「石子」,而竟是一枚——「荔枝」。
清冽,甘甜,美味非常——
长安回望绣成堆,
山顶千门次第开。
一骑红尘妃子笑,
无人知是荔枝来。
这是,「荔枝」的诗句。
写的也是,关于「杨贵妃」的事情。
这样的隐喻,倘若,用在《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》或《妖猫传》的结尾,我觉得实在太美——
宛若,那场绝伦的「极乐之宴」——
但还是可惜了。
(完)
2022 修订后补注:日本自唐朝开始派遣「遣唐使」前往中国学习知识、文化,其中就包括引入了著名的「盂兰盆节」,在中国大陆也同时被称作「中元节」、「鬼节」。
原文发表于 2017.12.25.
修订于 2022.8.1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