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周杰伦。
2022 年,久未发歌的华语音乐天王「周杰伦」,终于确定将在「7 月 15 日」,发表他的最新专辑。
6 月 19 日,他在社交媒体发布了这张新专辑的「前导纪录片」——他和他的小伙伴们,畅游法国巴黎的某处旧货市场,更到当地的一家传统歌剧院进行录音工作……貌似,新专辑将有非常强烈的「复古怀旧」元素,相当令人期待。



据悉,新专辑极可能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:《最伟大的作品》——消息源,来自唱片行的预购通告,但尚不知这是最终的名称还是暂时的代号。不过,就周杰伦充满「复古」气息的前导宣传片来看,这张专辑极有可能会对欧洲(尤其是法国)的古典音乐巨匠进行「致敬」。
而,唱片最终发售的日期——2022 年 7 月 15 日,对周杰伦的粉丝,也即「Jay 迷」们来说,也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:因为,其相当靠近的 7 月 16 日,曾一度被命名为「周杰伦日」——那是,为了纪念周杰伦出道早期,2003 年 7 月 16 日,全亚洲超过 50 家电台同步首播他的《以父之名》,同时覆盖 8 亿人收听,故命名为「周杰伦日」,从此成为 Jay 迷们一年一度的「节日」。(注:今次周杰伦新专辑的前导纪录片中,亦响起了《以父之名》的 BGM。)
那这一次的新专辑《最伟大的作品》,没有放在 2022 年的 7 月 16 日,而是挪在了它的前一日——7 月 15 日,这里面究竟有何「玄机」呢?

艺文上的解释,我想这仍然是跟「致敬」有关——致敬,欧洲古典音乐的「历代先贤」,让今天的现代流行音乐也可以「站在巨人的肩上」——也于是,周杰伦没有把新专辑的首发日,定在代表「自己」的所谓「周杰伦」日——7 月 16 日,而是放在了其紧靠的前一天——7 月 15 日,这是否意味着:所谓《最伟大的作品》,并非属于周杰伦本人,而是更属于千百年来流芳传世的「历代先贤」们?
一定,是有着这样的「寓意」吧。
这样的,
时间——



新专辑发布,
定于 2022 年 7 月 15 日。
八字:壬寅 丁未 己巳 ??。
周杰伦日,
将在 2022 年 7 月 16 日。
八字:壬寅 丁未 庚午 ??。
今次,若从「择时」的角度,则 2022 年的 7 月 15 日、16 日,虽紧紧相邻,但在「择时」的立场上,却是「各有千秋」。
首先,这两个日子都发生在 2022 年 7 月,也即节气「小暑」后的流月「丁未」——与 2022 流年「壬寅」,形成对新专辑推广极其有利的「丁壬合」,有情有缘、颇带「桃花」之象。
选在 7 月,不仅取到「丁壬合」,还避开了 6 月「丙午」之火毒、8 月「寅申冲」之震荡——在如今这样的多事之年,7 月,多少可算是相对「安全」的一个流月。
7 月 15 日,是「己巳」流日;7 月 16 日,则是紧随其后的「庚午」流日——这两日,一个透「己」土、一个透「庚」金,因五行不同,其流年、流月对各自所产生的意义、影响……也是「截然不同」。

7 月 16 日,会有什么问题?
倘若,周杰伦出于最肤浅的宣传需要,将新专辑发售日定在「7 月 16 日」,也即粉丝们熟悉的「周杰伦日」——那么,这一天的身主就在「庚」金,而「丁壬合木」、「寅午合火」,全盘格局木火通明,其「木」为金之「财」、「火」为金之「官」——官多、官旺,就会带有「七杀」的特征;而,这样的「丁」、「午」,又恰恰是紧贴住「庚」,对身主构成严重的克战,让身主弱极殆尽——貌似,只能「从势」;但,其月令又在「未」为「印」,属「土」,又要来生「金」,这就让「从势」也变成「欲从而不得从」……如此一来,虽然它也有丁壬合、午未合,即便带来广泛的传播、机缘,但「格局」上却是输掉了一大截——身主弱极、又不能从势,其真正的价值、口碑、行业地位……就不容易立得住,甚至会有点「两难」甚至「尴尬」了。
那么,最终决定版的「7 月 15 日」,也即比「周杰伦日」提前一天发售的商业「择时」,其八字、格局又如何呢?
7 月 15 日,最终,是「好」在哪儿呢?

7 月 15 日,流日「己巳」,全局少了「午未合」、「寅午合火」,但仍有「丁壬合木」,故木、火两气仍不弱;而身主在「己」、月令在「未」,均属「土」为天透地藏——木、火之外,尚有「土」,全盘实际为木、火、土连续相生,流通之余,实质上亦构成了「三气成象格」。
就营销、推广的难易度来讲,7 月 15 日是不如后一天的 16 日——前者,只有「丁壬合」;后者,还更有「午未合」,更有利于炒作、裂变……但,7 月 16 日的缺点是身主弱极、难从势;而 7 月 15 日却有「三气成象」,且身主明显偏强——更有「主见」、更有「存在感」,也更有「价值观」。
从新专辑「复古」的风格定位来看,则其「古」必属于代表家族、父母宫的年柱「壬寅」——在 7 月 15 日的结构中,其「丁壬合木」,木生火、火再生土,最终到达身主见「旺」——细节,是这里的木、火、土也并非单纯的顺生关系,而是在日、月两柱,出现了火、土两气的「交织」,代表:周杰伦此番创作,可能并非对古典音乐的简单「照搬」,而是有所对话、甚至博弈,最终去实现「创新」……
但,若对应到 7 月 16 日的结构,则同样是年柱「壬寅」,同样有木、火相生,但却无法形成木、火、土三气成象——因为身主变成了「金」,而这一枚「庚」金,却被两枚「火」紧紧地包围、克破,以至于气势到身主这里就被「断掉」,无法对经典进行有效的「传承」,更无法在其基础上进行更多的「创造」……相当于,一条「断头路」。
所以,新专辑发售,最终选在 7 月 16 日(周杰伦日)的前一天——7 月 15 日,不仅可以在意义上体现对「历代先贤」的致敬(如前述),也同样避开了 2022 年 7 月 16 日这一天实际呈现的「断头路」,而同时改为选择了 2022 年 7 月 15 日这一天的「三气成象格」——是真正的既有古典之「传承」、又有现代之「创新」,还更确保了风格上的「独立性」。
很多时候,最重要的选择,往往也就是「一日之差」。
不过,也没有绝对完美的「择时」。

周杰伦新专辑的发售,虽选在了如此「传承」、「创新」和「独立性」兼具的 2022 年 7 月 15 日,但,这一天的干支结构,毕竟也出现了「寅巳刑」,以及「印星混杂」——他这次追求「复古」,不一定就能达至 100% 的「完美」,而是很可能也会因此呈现一些「摩擦」、「混淆」和「含糊不清」,如同「白璧带瑕」。
当然,是否也因为这样的「不完美」,才会在最终体现为某种「真实」呢?
也许,我们恐怕要等听到新专辑,才能做出各自感觉上的评价。

7 月 15 日,木、火、土三气成象,格局透在「印」,而「印」本身就代表了「经典」、「传统」——新专辑强调「复古」,与这样的「印」暗合。
而,其巧妙在于,即便透「印」(传统),也能转化为某种「创新」——
只需,换个角度:作为古典传承的年柱为「木」,那么,以「木」为基点的话,则日、月两柱的「火」、「土」,不正恰恰是「木」的「食伤生财」吗?——如此「换位」,竟也可从中窥得其「择日」的深刻内涵!(注:基点「前置」、择日「前移」,务必好好体会下!)
如我们前文所言,周杰伦,今天已远离他年轻时「石破天惊」的运程、环境——对今天的新听众而言,他已经是 old school,早已被摆在「经典」的里侧。
那么,在这样的基础上,他还能如何继续「推陈出新」?
然而,也许,所谓的「新」,未必就要「电音」、「劲舞」,而是也可以很「古典」,甚至「致敬先贤」……
他,站在「古典」的肩膀上,是可以「换位」,进而「借势」。

2022 年的新专辑,木、火、土相生的「三气成象」,最终将日柱之「己」催旺——「己」,也有「自己」的含义。那么,新专辑,若真的取名为《最伟大的作品》,是否也恰恰与这样的时空结构、这样的气场,呈现出醒目的「同步性」呢?……
LA SORTIE DE SON NOUVEL ALBUM。
在短短的前导纪录片里,周杰伦行走于巴黎的街头,竟飙起「法语」。
这位 43 岁的华语音乐天王,周董,时至今日,都仍以他那童真般的好奇心,还在继续坚持着学习与创作。
就算,他老早就不屑再跻身「顶流」。
但,当你,再次听到他。
你听见,那钢琴,
又安静地、旧旧地响起的时候。
那,仁慈的,
坠,
入——
(全文完)